內容來自sina新聞

社科院專傢劉樹成用新型城鎮化擺脫下限保衛戰



  2012年以來,受國內外經濟形勢影響,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,對經濟運行合理區間的下限形成瞭沖擊。今年以來,我國經濟運行開局總體平穩,但是,國內外經濟形勢依然錯綜復雜,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仍然突出,給宏觀調控提出瞭新的挑戰,對此,中國社科院院學部委員、經濟學部副主任劉樹成在接受《經濟參考報》記者專訪時提出,真正貫徹落實剛剛出臺的《國傢新型城鎮化規劃(2014-2020年)》,是實現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抓手。

  2012年至今下行壓力對經濟下限產生三個沖擊波

  《經濟參考報》:近幾年來,中國經濟與前些年動輒兩位數增長相比,出現瞭下降的態勢,引起國內外的關註。作為國內長期研究經濟周期的著名專傢,您對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有何看法?2014年一季度經濟數據很快將公佈,請您提前預測一下?

  劉樹成:我國G D P季度同比增長率,在2008年至2009年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,走出一個V字形下落與反轉的軌跡,在2010年第一季度回升到11.9%的高峰。之後,我國G D P增長率開始進入一個下行通道,也就是我國經濟由改革開放30多年來平均近10%的高速增長期,進入一個增長速度換擋期,或增長階段轉換期。在開始的頭兩年,2010年和2011年,G D P季度同比增長率還下降的不多。2010年第二季度至2011年第四季度,平均在9.6%。

  2012年前三個季度,經濟增速繼續下滑。第一季度G D P同比增長率下滑到8.1%;第二季度開始"破八",下降到7 .6%;第三季度下降到7 .4%。2012年3月《政府工作報告》中,已將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由過去連續七年的8%下調到7 .5%。2012年第三季度G D P增長率下降到7 .4%,這是經濟下行壓力對經濟運行下限的第一個沖擊波。2012年5月起,開始采取一系列微刺激措施。第四季度G D P同比增長率小幅反彈至7.9%。

  2013年上半年,經濟增速又繼續下滑。第一、二季度G D P同比增長率又下滑到7.7%和7.5%,這是經濟下行壓力對經濟運行下限的第二個沖擊波。2013年6月中旬以後,又采取瞭一系列微刺激措施。第三季度G D P同比增長率又小幅反彈至7.8%。

  進入2014年,從已公佈的1-2月份工業生產、固定資產投資、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等主要經濟運行數據看,預計上半年G D P增速會繼續下滑,預計第一季度有可能下滑至7.4%,這是經濟下行壓力對經濟運行下限的第三個沖擊波。據報道,3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,要努力保持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,及時發現苗頭性、傾向性問題,抓緊出臺已確定的擴內需、穩增長措施。3月26日,李克強總理在遼寧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座談會,強調指出:"把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是當前宏觀調控的基本要求,也是中長期政策取向。""我們擁有去年戰勝經濟下行挑戰的成功經驗,也為今年繼續應對經濟波動做好瞭政策儲備。當前要按照《政府工作報告》確定的任務,有針對性地陸續出臺相應有力措施。"

  我們可以預計,在新的微刺激措施下,下半年經濟增速會小幅反彈。2014年,G D P增長率有可能走出一條與2012年、2013年大體相同的軌跡。這樣,近三年來,每年形成瞭一個"經濟增速下滑---微刺激---小幅反彈---再下滑"的循環圈,即每年上半年經濟增速下滑,年中采取微刺激措施,下半年經濟增速小幅反彈,下一年的上半年經濟增速又繼續下滑。

  2014中國經濟面臨四方面壓力

  《經濟參考報》:確實如您所說,2012年、2013年、2014年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,對經濟運行合理區間的下限金門縣債務整合形成瞭三個沖擊波。那麼,造成中國經濟下行壓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?

  劉樹成:以上2012年、2013年、2014年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對經濟運行下限的三個沖擊波,總的來看,均源於潛在經濟增長率的下移,即由於制約經濟發展的資源、能源、土地、環境、勞動力等要素條件的約束,我國潛在經濟增長率開始瞭下移過程。與前兩個沖擊波相比,第三個沖擊波已是第三年。

  《經濟參考報》:與2012、2013年相比,2014年造成中國經濟下行的其它因素有哪些?

  劉樹成:2014年,除瞭上述這些經濟發展的要素條件的制約強化之外,形成經濟下行壓力的其他一些相關因素的制約也更加強化瞭,其中主要因素有:

  第一,經濟下滑慣性因素。在近四年來我國潛在經濟增長率下移的過程中,經濟運行具有下滑慣性。從2010年第一季度之後,至2014年第一季度,G D P季度同比增長率的下滑趨勢已經歷瞭16個月。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,在經濟波動的下行階段,由於在國民經濟各部門間、各行業間、各地區間,以及在社會再生產各環節(生產、投資、收入、消費等)間,具有乘數原理和加速原理的作用,也就是具有連鎖擴散效應和累積放大效應,因而形成經濟運行的下滑慣性。同樣,在經濟波動的上行階段,經濟運行具有上升慣性。目前,在經濟運行面臨下滑慣性的情況下,如果沒有抵擋下滑慣性的措施,沒有形成抵擋下滑的足夠力量,經濟增長隨時就有滑出合理區間下限的可能。

  第二,信貸和投資因素。當前經濟運行面臨兩大"化解"任務: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,化解一些重要行業嚴重的產能過剩。這將對信貸的增長和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帶來下行的壓力。

  根據審計署2013年12月30日公佈的審計結果,截至2013年6月底,我國地方省市縣三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餘額為105789.05億元,比2010年底的67109 .51萬億元增加瞭38679 .54萬億元,增長57.64%,年均增長19.97%。雖然債務風險總體可控,但地方政府性債務規模的大幅度增加卻隱含著不可忽視的風險,部分地方和行業債務負擔較重。2014年,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是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,新增債務將受到嚴格控制,同時存量債務的償還壓力加大,這將制約各地信貸和固定資產投資的擴張。

  第三,地區因素。2014年,全國多數省份紛紛下調瞭G D P增長預期目標(見表1)。從近三年來的情況看,2012年,與上年相比,下調G D P增長預期目標的地區僅4個,上調的地區7個,不變的地區20個。2013年,下調G D P增長預期目標的地區增加到12個,沒有上調的地區,不變的地區19個。2014年,下調G D P增長預期目標的地區又增加到22個,上調的地區僅1個,不變的地區8個。2014年,在G D P增長預期目標下調的地區中,下調1 .5個百分點及以上的地區就有8個,主要是西部地區6個、東北地區2個;下調1個百分點的地區9個;下調0 .5個百分點的地區5個。各地下調經濟增長預期目標,這一方面是好事,有利於各地把經濟發展的重點放到轉方式、調結構、促改革和提高質量與效益上來,但另一方面也對全國G D P增速的下滑產生壓力。

  第四,企業因素。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難,對經濟下行產生壓力。勞動力、資源、土地、資金等各種成本上升。市場需求疲弱,工業品出廠價格連續處於負值區間。以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(PPI)月度同比上漲率來看,從2012年3月以來已連續24個月為負值。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連續負值,代表工業生產者受損程度,反映市場需求不足,表明實體經濟處於通縮狀態。

  以新型城鎮化為抓手避免年年打"下限保衛戰"

  《經濟參考報》:每當出現新的沖擊波,政府都會采取微刺激政策,來進行調控,但是一旦這種微刺激力量消失會產生哪些影響?它的缺陷有哪些?

  劉樹成:近三年來,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,對經濟運行下限形成三個沖擊波,每年形成一個"經濟增速下滑---微刺激---小幅反彈---再下滑"的循環圈,即每年上半年經濟增速下滑,年中采取微刺激措施,下半年經濟增速小幅反彈,下一年的上半年經濟增速又繼續下滑。如果這種循環圈年年繼續下去,宏觀調控就要年年打"下限保衛戰"。守住下限是被動的。經濟下滑具有慣性,當微刺激措施的力量消失之後,或者一旦有個"風吹草動",即出現某些不確定性因素的沖擊之後,經濟運行就很容易滑出合理區間的下限。

  目前的微刺激措施有兩個缺陷:一是"碎片化",即措施應急、零碎、不系統,缺乏措施之間的總體規劃和總體銜接。二是"短期化",即這些措施對經濟運行的支撐效力不持久,對防止經濟下滑的效果僅能維持一、兩個季度。過去,我國經濟增長經常沖出上限,現在則要經常守住下限。經濟增長沖出上限,不利於轉方式、調結構,不利於深化改革;而經濟增長滑出下限,或連續在下限邊緣運行,也同樣不利於轉方式、調結構,不利於深化改革。

  《經濟參考報》:那麼,要擺脫當前這種循環怪圈、避免年年打"下限保衛戰",政府應具體采取哪些措施?

  劉樹成:要擺脫當前這種循環圈,避免年年打"下限保衛戰",就要尋找對於經濟穩定增長能持續的推動力量。積極穩妥、紮實有序地推進新型城鎮化,即可為我國經濟穩定增長提供持續的推動力量。剛 剛 出 臺 的 《 國 傢 新 型 城 鎮 化 規 劃(2014-2020年)》的貫徹落實,即是重要抓手。

  從任務層面講,這一規劃的具體任務,從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,到推動城鄉發展在建設規劃、基礎設施、公共服務等方面的一體化;從推進城鎮化空間佈局的協調發展和優化,到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,推動城市建設綠色化、智能化和人文化;是一個大的系統工程。這是一個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,以提升質量為主的新型城鎮化。這一規劃如能真正貫徹落實,與過去以規模擴張為主的、"攤大餅"式的土地城鎮化相比,任務更加艱巨,所需投資更多,帶動消費更多,可釋放巨大的內需潛力,對經濟穩定增長具有持續的推動力量,可以解決當前微刺激措施的"碎片化"及其支撐效力"短期化"的問題。

  從操作層面講,新型城鎮化是穩增長與轉方式、調結構、促改革、惠民生有機結合的聚合點。從轉方式來說,新型城鎮化有利於擴大內需,既能擴大消費,又能擴大投資。從調結構來說,新型城鎮化有利於城鄉結構、城市結構、地區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。從促改革來說,新型城鎮化涉及戶籍制度、土地制度、住房制度、收入分配制度、社會保障制度、行政體制、財政體制、金融體制、投融資體制、基本公共服務體制等多方面的配套改革。從惠民生來說,新型城鎮化將改善城鄉居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,提高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。新型城鎮化規劃如能真正貫徹落實,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將會開創新局面。(金輝)





新聞來源http://sy.house.s雲林崙背房貸沒錢怎麼辦信貸年息ina.com.cn/news/2014-04-11/07412683194.shtml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uttonp3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